软弱围岩隧道近距离下穿房屋施工控制技术.pdf

  • 文档大小:2.01 MB
  • 文档格式:pdf
  • 约 5页
  • 2021-09-10 发布
  • 举报
软弱围岩隧道近距离下穿房屋施工控制技术1 软弱围岩隧道近距离下穿房屋施工控制技术2 软弱围岩隧道近距离下穿房屋施工控制技术3 软弱围岩隧道近距离下穿房屋施工控制技术4 软弱围岩隧道近距离下穿房屋施工控制技术5
已阅读完毕,您还可以下载文档进行保存
文档单价:6.00 会员免费
开通会员可免费下载任意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内容下载后可编辑。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文章编号:10094539(2017)02007205·隧道/地下工程·收稿日期:20161102作者简介:董继涛(1978-),工程师,主要从事隧道工程等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软弱围岩隧道近距离下穿房屋施工控制技术董继涛1程盼盼2陈国中1吴永波1(1.中铁七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32;2.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摘要:在隧道工程修建过程中,有时不可避免地要从房屋、道路等建筑结构物下方穿过,并在不同程度上导致结构物变形、开裂甚者倒塌破坏,尤其是当隧道围岩比较软弱破碎时,存在的施工风险极高。为确保南华一号隧道能顺利下穿地表房屋,首先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开展了数值计算,分析了隧道施工对房屋安全的影响;随后,结合建筑房屋沉降控制标准,提出了一系列的施工控制措施;最后,经现场监测结果分析,验证了施工控制措施的合理性。上述研究成果对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隧道软弱围岩数值模拟控制技术现场实测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4539.2017.02.017ControlTechnologyofSoftandWeakSurroundingRockTunnelPassingBeneathExistingBuildingStructuresataCloseDistanceDongJitao1,ChengPanpan2,ChenGuozhong1,WuYongbo1(1.TheSecondEngineeringCo.,LtdofChinaRailwaySeventhGroup,Xi’anShaanxi710032,China;2.KeyLaboratoryofRoadandTrafficEngineeringofMinistryofEducation,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1804,China)Abstract:Duringtheprocessoftunnelconstruction,itissometimesinevitablytopassbeneathhouses,roadsandotherar-chitecturalstructures,whichusuallyleadstodifferentdegreesofdamagestobuildingstructures,suchasdeformation,crackandevencollapse.Underthiscircumstance,theconstructionriskisespeciallyhighwhenthesurroundingrockisweak.InordertoensuretheNanhuaNo.1Tunnelpassingthroughthesurfacebuildingssmoothly,firstly,numericalcalcu-lationsarecarriedouttosimulatetheactualsituationofconstructionsite,forthepurposeofanalyzingtheinfluenceoftun-nelconstructiononhousingsecurity.Secondly,aseriesoftheconstructioncontrolmeasuresareproposedaccordingtothecalculationresultsaswellasthebuildingsettlementcontrolstandards.Finally,fieldmonitoringresultsareanalyzedtoveri-fytherationalityofconstructioncontrolmeasures.Theaboveresearchresultscanprovidecertainreferencesforthesimilartunnelengineering.Keywords:tunnel;softandweaksurroundingrock;numericalsimulation;controltechnology;fieldmonitoring1引言隧道施工会对复杂的岩土介质产生扰动,在软弱破碎围岩中修建隧道,因其岩性弱,围岩自稳能力差,常常会对其上覆建筑结构物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为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施工进度,隧道近距离下穿建筑结构物的控制理论和技术一直是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例如,易小明等[1]通过现场试验段变形监测及反馈分析,得到了可靠、可操作的浅埋大跨隧道下穿建筑物时的变形控制要素,方便了隧道的风险施工管理;王浩等[2]针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破坏的风险,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了隧道顺利施工;曹瑞琅等[3]研究了地形条件、地层产状、隧道和通道施工、地面荷载、地表坍塌造成的地层变形与建筑物位移的关系,从而找到控制建筑结构物变形的关键因素;肖凯成等[4]、吕志涛等[5]采用现场监测手段对27铁道建筑技术RAILWAYCONSTRUCTIONTECHNOLOGY2017(02)万方数据·隧道/地下工程·隧道施工引起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研究,分析了建筑结构物随时间和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和特点;李进军等[6]、陈智慧[7]采用数值模拟对隧道下穿建筑的施工工法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现场实测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提出了减小建筑结构物变形的施工措施;康寅[8]分析了注浆加固技术在隧道下穿建筑物过程中的应用。虽然隧道下穿建筑结构物控制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由于岩土介质的复杂性、地表建筑物与隧道空间关系的多样性、房屋建筑物质量的差异性等因素使得隧道在下穿建筑物时仍面临着较高的施工风险。以正在施工的南华一号隧道为例,该隧道围岩岩性软弱,在隧道进洞后约100m位置,地表房屋分布密集,房屋地基承载性能较差,施工风险极高。因此,很有必要开展南华一号隧道下穿地表房屋的施工控制技术研究。2工程简介2.1地质概况南华一号隧道全长1900m,用于200km/h客货共线双线铁路,最大埋深96m左右。隧道进出口埋深较小,位于盆地边缘缓坡地带,进出口段围岩为Ⅴ级围岩。其中进口段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Q4dl+el)粉质黏土,下伏白垩系中统马头山组(K2m)砂岩夹泥岩及下统普昌河组(K1p)泥岩夹砂岩、泥灰岩,均属典型的滇中红层软弱围岩,如图1所示。图1隧道进口段地质纵断面图2.2施工情况根据设计技术资料,隧道下穿房屋建筑物区段施工采用CRD工法,CRD法隧道开挖分四部进行,每部开挖步距3~5m。图2CRD法施工示意图如图2所示,①、③部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具开挖,②、④部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开挖,大型机械辅助。隧道初期支护采用格栅钢架、喷C25砼、钢筋网、中空注浆锚杆,中隔壁及临时仰拱采用20工字钢、喷C25砼、钢筋网支护。2.3存在问题在隧道进洞后约100m位置,地表分布有密集的房屋建筑物,其中多数为砖混结构,少数是土坯房,如图3、4所示。房屋抗震性能和抗变形性能较差,易受施工扰动,极易变形、开裂,因此施工风险极高。图3隧道进口地表房屋建筑群图4地表土坯房3数值计算分析3.1计算模型以隧道下穿房屋建筑区段为分析内容。根据工程勘察报告,隧道围岩从地表至下依次为粉质黏土、全风化泥岩夹砂岩、强风化泥岩夹砂岩、弱风化泥岩。岩体采用Mohr-columb模型,钢拱架和钢筋网采用线弹性模拟,初期支护采用shell结构单元。表1给出了计算中所需围岩及衬砌结构的物理力学参数。表1围岩和衬砌结构物理力学参数地层密度/(kg·m-3)黏聚力/kPa摩擦角/(°)体积模量/MPa剪切模量/MPa(6-3)199036.312.654.171.92(12-1)W4196046.6310.928.333.85(12-1)W32200220035940710(12-1)W2240030004540003000衬砌1000250030116008750二衬1050280026127008972图5为数值模拟的网格模型。分析时模型的上37铁道建筑技术RAILWAYCONSTRUCTIONTECHNOLOGY2017(02)万方数据·隧道/地下工程·边界与地表平齐,为消除模型边界效应的影响,左右及下边界取3倍洞径,即竖向(沿z轴)、水平方向(沿x轴)和纵向(沿y轴)的尺寸分别为60m、94m和60m。假定计算边界处不受隧道开挖的影响,前后左右边界约束水平位移,下边界约束竖向位移,顶部设为自由面。计算时先进行初始地应力平衡,然后按照图2所示工序分部开挖和施作初期支护,每步开挖进尺为3m。图5计算模型网格划分图3.2计算结果分析为分析隧道施工对地层横断面内的扰动范围,选取了连续4次开挖循环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图6给出了y=3m处横断面地表竖向位移发展曲线。由图可知,隧道中心向左右两侧20m范围内为施工强烈扰动区域,随着施工的推进,地表位移逐渐增大,最大值可达35mm,隧道中心线左右两侧围岩的变形不对称,并且先行施工部位(左侧)地表变形要大于后施工的部位(右侧)。故在施工时应对隧道中心线20m范围内的房屋建筑物基础进行加固,且中心线左侧的加固措施应加强。图6y=3m处横断面内地表竖向位移变化曲线为确定隧道施工对地层的纵向影响范围,沿隧道中心线每隔5m在地表布设监测点,测得沿隧道中心线地表变形分布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由图可知,隧道施工将对20m(约两倍洞径)范围内的围岩产生扰动,故施工时应对该范围内围岩做好超前支护,以减小隧道施工的空间效应。图7沿隧道中心线地表竖向变形变化曲线图8为y=3m处地表中心点位移随施工步的变化关系曲线,由图可知,施工步4(右下台阶)会使地表沉降值大幅增加,约12个施工步(3次开挖循环)后,地表的变形才逐渐趋于稳定,故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右下台阶的施工进尺和施工速率,以减小对地层的扰动。图8地表位移随施工步变化关系4隧道下穿房屋建筑物控制基准4.1常用砌体建筑物允许变形控制标准隧道施工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程度与地层的岩性、建筑物与隧道空间位置关系、建筑物基础结构形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各规范中建筑物容许控制标准也不尽相同。《基坑工程手册》以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值为标准来衡量建筑物受基坑施工的影响程度,δ/L(δ为差异沉降值,L为建筑物长度)值达到1/150时,分隔墙及承重墙就会产生相当多裂缝,可能发生结构47铁道建筑技术RAILWAYCONSTRUCTIONTECHNOLOGY2017(02)万方数据·隧道/地下工程·性破坏。《岩土工程手册》中从拉伸、倾斜等入手给出建筑物的容许变形值,其中明确规定我国的标准如下:拉伸容许值2mm/m,倾斜容许值3mm/m。《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规定了各类建筑较为敏感的变形指标控制值,对于砌体结构而言主要是局部倾斜(斜率),在中低压塑性土中其允许值为0.002,高压缩性土中为0.003。4.2南华一号隧道建筑物控制标准隧道下穿建筑应主要控制其差异沉降。南华一号隧道上覆建筑物主要是砖石砌体结构,综合各类控制标准和前人研究成果,选定差异沉降为南华一号隧道的下穿建筑的控制指标,δ取值如下:δ=20(l150≥20)l150(l150<20{)(1)式中:δ为差异沉降值(mm);l为基础长度(m)。5隧道下穿房屋控制措施5.1超前地质预报隧道施工前先采取措施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先行了解掌子面前方围岩的岩性、整体性和赋水状“”态,做到知此知彼,有助于对潜在的施工风险实施针对性措施,从而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9-10]。为此,在南华一号隧道施工前,对下穿房屋建筑物围岩区段进行超前水平钻探,掌握和核实地质勘探资料。图9为超前水平钻探现场,钻探揭图9超前水平钻探示隧道下穿房屋段掌子面前方围岩为红褐色泥岩,局部灰褐色、深灰色砂岩,砂岩夹泥质结构,岩体整体性较差,层间结合弱,稳定性较差。5.2地表注浆随着浆液在岩土介质中的扩散,注浆孔周围土体被挤压充填,注浆孔周围的岩土介质的密实性和强度可以大大提高,同时,对隧道正上方建筑物基础进行注浆预抬升,可以减小由于施工扰动带来的沉降值和差异沉降值[11-12]。根据数值计算分析,沿隧道中心线左右两侧10m、开挖面前20m范围内的地表和房屋基础下方进行钻孔注浆。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115文,注浆压力为0.5~1MPa。5.3采取联合支护措施南华一号隧道下穿房屋建筑物前,施作长为20m的大管棚(章108钢管)并进行注浆加固,改善围岩的承载能力,防止由于洞顶围岩松弛和坍塌造成地表房屋建筑物的较大沉降。同时,隧道开挖时采用CRD法施工右下台阶时,合理调度人员和机械设备,缩短开挖后架立钢拱架和喷射混凝土的时间。除此之外,在开挖下台阶时,还采取了放大拱脚的措施,增大拱脚衬砌结构与围岩的接触面积,防止由于基底刚度不足而整体下沉,从而减小地层的位移。6现场实测数据分析隧道施工时会对地层产生扰动,地层在应力调整过程中伴随着位移和变形,从而带动建筑物基础的位移。为了对南华一号隧道下穿房屋建筑物控图10房屋与隧道的平面位置关系制措施开展分析评价,施工前对地表上分布在隧道中心线附近的两栋建筑物基础布设了测点,进行沉降观测,房屋建筑物与隧道的空间位置关系如图10所示。图11为砖砌房建筑基础随时间变化的沉降曲线。可以看出,该基础的差异沉降值随时间的变化而波动,整体差异沉降值较小,控制在5mm以内,远小于施工前提出的控制标准。通过现场走访调查,也未在房屋墙面上发现新的裂缝,可知施工采取的房屋变形控制措施是合理的。由图还可知,在隧道施工前15d内,地表的沉降较小,最大沉降值约4mm,差异沉降值在2mm以内,这主要是CRD上台阶施工对地表的沉降影响较小,在35d时,砖砌房基础沉降值迅速增大,最大沉降值约16mm,但差异沉降仍控制在5mm以内,这主要是由于施工CRD下台阶和仰拱的开挖引起的,待仰拱填充完毕,砖砌房屋基础沉降保持稳定,可见施工时及时进行初支封闭和仰拱填充可以有效抑制房屋基础的沉降。57铁道建筑技术RAILWAYCONSTRUCTIONTECHNOLOGY2017(02)万方数据·隧道/地下工程·图11砖砌房基础累积沉降量-时间曲线图12为土坯房屋基础的累积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该土坯房基础的最大差异沉降值约13mm,仍处在变形控制范围之内,通过现场走访调查也未出现裂缝现象,但相比图7砖砌房屋基础的沉降值而言,其差异沉降值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土坯房屋基础的承载能力较差,对地层扰动的响应更为敏感。由图12还可知,该土坯房屋基础的竖向累积沉降随时间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10d内,该基础的沉降较为缓慢,累积沉降值也较小,在第10~30d,其竖向累积沉降值变化较小,但差异沉降值增大到10mm,此后差异沉降值保持相对稳定,这主要是隧道施工的空间效应所致,施工前应按要求做好超前支护,减小空间效应的影响。大约35d左右,该基础的竖向沉降值迅速增大,这是CRD下台阶施工所致,可见不同房屋建筑基础其对隧道施工步的响应是一致的,图11和图12共同表明下台阶的施工是控制围岩变形的关键。图12土坯房基础累计沉降量-时间曲线7结束语(1)南华一号隧道采用CRD施工时,沿隧道纵横向约2倍洞径的范围内围岩易受到施工的扰动,施工时应对该范围进行加固,下台阶的施工是控制地层变形的关键施工步,施工时应缩短初期支护的时间以控制地表变形。(2)控制砌体房屋建筑物基础的差异沉降是隧道顺利穿越房屋建筑物的关键,施工前应根据相应的规范和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标准。(3)不同房屋建筑物基础对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位响应不同,房屋基础的差异沉降值有较大不同,但随施工步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综合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结果分析,施工时采用的地表注浆和联合支护措施是合理的。参考文献[1]易小明,张顶立.浅埋大跨隧道下穿建筑物时的变形控制标准[J].都市快轨交通,2008(6):46-50.[2]王浩,覃卫民,焦玉勇.浅埋大跨隧道下穿建筑物群的施工期安全风险管理[J].岩石力学,2010(S1):310-316.[3]曹瑞琅,贺少辉,李子峰.偏压富水软岩大断面隧道下穿建筑物地层变形及影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5):982-990.[4]肖凯成,曹利.隧道下穿建筑物结构变形监测与分析[J].施工技术,2013(23):108-113.[5]吕志涛,张生,邓怡虎,等.围岩蠕变对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变形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10(6):1380-1386.[6]李进军,王显春,庄纪栋,等.浅埋暗挖隧道穿越楼房基础的三维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1):78-89.[7]陈智慧.大跨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方案对比分析及施工技术[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2015(2):50-56.[8]康寅,孙付峰,程都,等.注浆加固技术在隧道下穿建筑物过程中的应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3,34(2):21-26.[9]李星.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应用效果分析[J].铁道建筑技术,2015(10):23-26.[10]杨新民.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针对性选定及组合应用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6(9):5-8.[11]刘国强.可溶岩中隧道初支局部堵水注浆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16(9):13-17.[12]翟瑞超.软弱围岩隧道帷幕注浆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15(3):1-4.67铁道建筑技术RAILWAYCONSTRUCTIONTECHNOLOGY2017(02)万方数据
村长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文档单价:6.00 会员免费
开通会员可免费下载任意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