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纶Ⅲ纤维及其混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研究.pdf

  • 文档大小:273.96 KB
  • 文档格式:pdf
  • 约 4页
  • 2022-04-04 发布
  • 举报
芳纶Ⅲ纤维及其混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研究1 芳纶Ⅲ纤维及其混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研究2 芳纶Ⅲ纤维及其混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研究3 芳纶Ⅲ纤维及其混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研究4
已阅读完毕,您还可以下载文档进行保存
文档单价:1.00 会员免费
开通会员可免费下载任意文档
  1. 1、本文档共4页,内容下载后可编辑。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Ⅲ 芳纶纤维及其混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研究  2016年11月 Ⅲ  芳纶纤维及其混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研究   严文聪,曾金芳,李朝阳,雷涛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西安710025)ⅢⅢ 摘要:对比研究了芳纶纤维复合材料、芳纶纤 ̄ ̄./T800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单向板压缩性能,以及三种状态下缠绕的4    ,150mln容器轴压性能。结果表明:混杂复合材料压缩强度和模量随混杂比()的增大而增加,当FⅢ  为28.5%时,混杂复合材料单向板压缩强度比芳纶纤维复合材料提高57%,压缩模量提高20.9%;混杂复合材料4 ,150   Ⅲ    mm容器(F=46%)轴压破坏载荷达到138.6kN,比芳纶纤维复合材料4,150mm容器的轴压破坏载荷提高18.5%,但仍为 混杂负效应。Ⅲ 关键词:芳纶纤维;T800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压缩性能     —— 中图分类号:TB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999(2016)1卜009004   1前言 . 芳纶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化学 腐蚀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等 高科技领域,其技术的发展一直备受重视。国外典 型的高性能芳纶纤维有美国的Kevlar系列纤维和俄    罗斯的APMOC系列纤维。我国从20世纪8O年代     Ⅱ 开始,先后研制出芳纶I(芳纶14)和芳纶(芳纶 1414)纤维,但与美、俄相比,其性能水平差距较大。“” 十一五期间,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和广东彩艳化Ⅲ 纤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成功研制出国产芳纶纤维    并实现批量化生产,其拉伸强度达到了4500MPa以上¨   J,接近俄罗斯APMOC纤维,打破了长期以来高   性能芳纶纤维依赖进口的局面。工程实际表明,芳 Ⅲ  纶纤维复合材料压缩性能较差,制约了其作为高 性能结构复合材料在导弹武器等高科技领域中的广 泛应用。 提高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方法主要有纤维表面    改性[2]、采用高模量树脂基体[。,和纤维混杂等 Ⅲ 方法。本文采用纤维混杂方法改善芳纶纤维复合    Ⅲ 材料压缩性能,对比研究了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和Ⅲ 芳纶纤维/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单向复合材料和  thl50mIn容器的压缩性能。   2实验  2.1原材料   R01环氧树脂: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国产 Ⅲ 芳纶纤维: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T800碳纤维   (6K):日本东丽公司。树脂及纤维复丝性能见表1 所示。   表1树脂及纤维复丝性能        Table1Propertyofresinandfiber  2.2试验设备       Instron4505电子万能实验机:英国Instron公               司;LC一800立式缠绕机: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    Instron8803型试验机:英国Instron公司;工业x射 线照相系统。    2.3测试方法    单向复合材料压缩性能按照GB/T3856--2005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进行    试验。测试在Instron4505电子万能实验机上进行, 在压缩试样两侧对称粘贴应变片,得到复合材料的    压缩载荷-应变曲线,再根据公式(1)计算出复合材 料的压缩模量。  AD   E/dil  ()       其中:b为试样宽度,mm;h为试样厚度,mm;△  △   P为载荷增量,N;A8为与P对应的纵向应变的 增量。    6150mill复合材料容器的压缩性能按照QJ1412一 — 收稿日期:2016-0527 本文作者还有姜丽萍。   作者简介:严文聪(1985-),女,硕士,主要从事高性能树脂基结构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  2016年第11期       玻璃钢/复合材料 91 w88(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壳体轴压试验方法》     进行试验。测试在Instron8803型试验机上进行,加   载速度为1mm/min,容器破坏时的最大载荷为轴压 破坏载荷。  单向复合材料压缩破坏形貌采用工业x射线 照相系统照相,胶片显影后在观片灯上观察其破坏 形貌。   2.4试验件制备 (1)单向复合材料试样制备 单向复合材料层压板采用湿法缠绕工艺制作, 通过调节每种铺层状态下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缠绕带 距,对复合材料的混杂比进行调节,并使复合材料单 向板的厚度基本一致,具体纤维类型及缠绕层次设    计如表2所示,均采用RO1环氧树脂。   表2混杂复合材料铺层参数      Table2Stackingparametersofhybr  idcompsites  Ⅲ    注:F代表芳纶纤维;C代表I'80o碳纤维。 缠绕完成待层压板预凝胶后在压机加压固化, ℃ ℃℃ 固化工艺为60/2h+110/3h+150/2h。单向 复合材料层压板固化脱模后在水切割设备上按标准  尺寸加工压缩试样,然后在压缩试样两端夹持区分 别粘贴铝加强片。  (2)4,15omm轴压容器制作   d,150mm轴压容器在SKCL.500型四维缠绕机   上缠绕成型,具体步骤分为芯模制作、金属连接裙制   作、裙内缠绕、裙装配、裙外缠绕、固化成型。混杂复   合材料轴压容器缠绕时采取层间混杂方式,安装金   Ⅲ 属裙之后,在连接区进行芳纶纤维补强。分别制ⅢⅢ   作芳纶、芳纶/碳纤维混杂(=46%)、碳纤维   轴压容器各三件,采用自制R01环氧树脂,固化制  度同层压板固化制度。  3结果与讨论   3.1纤维混杂对单向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 影响  芳纶m/T800碳纤维混杂单向复合材料的压缩      性能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当碳纤维相对含量为   28.5%时,混杂复合材料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可分    Ⅲ 别达到439.6MPa、88.6GPa,比单纯芳纶纤维复  合材料压缩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了57%和20.9%;  当碳纤维含量为50%时,压缩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 了84.1%、31.0%。随着混杂比的增加,混杂复合材 料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仍逐渐增大,碳纤维混杂可Ⅲ 以有效提高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这主 要是因为碳纤维刚性较大,混杂复合材料受到一定Ⅲ 压缩应力时,芳纶纤维首先发生屈曲,碳纤维仍可  Ⅲ 承受压应力,因此碳纤维与芳纶纤维混杂可以在 Ⅲ 很大程度上弥补芳纶纤维刚性不足的缺点。  Ⅲ 表3碳纤维/芳纶混杂复合材料纵向压缩性能       Table3Longitudinalcompressionpropertiesof    carbon/aramidIIIhybridcomposite   3.2纤维混杂对单向复合材料压缩破坏模  式的影响 Ⅲ Ⅲ    选取芳纶纤维、芳纶/碳纤维混杂2(=  50%)复合材料,通过宏观形貌和x射线成像技术  对其压缩试样破坏模式进行了对比。从两种复合材  Ⅲ  料压缩破坏宏观形貌可以看出,芳纶纤维复合材 “ ”      料为屈曲失稳破坏,出现45。折曲带,纤维未断 裂,x射线成像检测显示复合材料开裂分层严重;芳Ⅲ 纶/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破坏模式表现为混合破    坏,宏观形貌未发生明显屈曲,试样未断开,x射线 成像检测显示纤维屈曲程度和分层开裂现象较芳纶Ⅲ   纤维复合材料显著降低,有少量纤维断裂。碳纤  维复合材料压缩破坏模式表现为脆性破坏,试样完   全断裂。x射线成像检测结果见表4。  Ⅲ 表4芳纶及其混杂复合材料压缩破坏    形貌X射线照相结果      Ⅲ Table4X-rayresultsofcarbort/aramid  hybridcomposites   苎混比 x射线照相  材料/%……… 一    芳纶!I10 纤维屈曲严重,有大量开裂分层     “”  混杂250.0未发生明显屈曲,少量开裂分层,少量纤维断裂Ⅲ 芳纶纤维及其混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研究  2016年l1月    3.3纤维混杂对 ̄b150mm复合材料容器轴 压性能的影响 根据单向混杂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结果,混杂比 为50%时,压缩强度提高幅度较大,因此综合考虑  4,150mm容器缠绕层次设计需要,最终设计了混杂  比为46%的混杂复合材料容器进行轴向压缩试验。   不同纤维增强的thl50mm复合材料容器的轴压性  能如表5所示。    表5轴压试验数据        Table5Testingdataoftriaxialcompression… 篡~料… ~料   破坏1# 2# 3           1#2#3#1#2#3#          载荷127.5100.9122.6142.4148.7124.7199.6207.8208.0 /kN 平均 :117.0  平均:138.6  平均:205.2 Ⅲ 由表5可以看出,芳纶复合材料的平均轴压     破坏载荷为117.0kN,混杂复合材料(=46%)的   轴压破坏载荷为138.6kN,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平均   轴压破坏载荷为205.2kN,混杂复合材料轴压破坏Ⅲ  载荷比芳纶复合材料提高18.5%,但是仍然低于 根据混合定律计算得到的理论轴压破坏载荷(157.6  kN),表现为混杂负效应J。这主要是因为芳纶纤 维和碳纤维两种复合材料本身的压缩强度和模量相  差较大(见表3),层间混杂复合材料承受一定压缩   载荷后,芳纶纤维层首先失稳,进而影响碳纤维层压  缩性能的发挥。此外,根据表3单向复合材料压缩    性能研究结果,混杂复合材料615omm容器的轴压 破坏载荷提高幅度明显低于单向复合材料的压缩强   度提高幅度,这是由于th150mm容器缠绕层包括纵    向缠绕层和环向缠绕层两部分,而抗轴压性能主要 由纵向缠绕复合材料层保证。纵向缠绕层纤维方向 与轴压载荷方向存在一定角度(纵向缠绕角),混杂 复合材料碳纤维层作为纵向层对容器抗压性能的贡 献受到影响,因此复合材料容器的抗轴压载荷增幅 小于单向复合材料的纵向压缩强度的增幅。    3.4纤维混杂对6150mm复合材料容器轴   压破坏模式的影响Ⅲ 对比分析了芳纶复合材料、混杂复合材料、碳Ⅲ 纤维复合材料轴向压缩破坏的宏观形貌,芳纶及   其混杂复合材料容器外部环向一圈纤维断裂,封头 与筒段连接处复合材料出现裂纹,说明裙连接部位Ⅲ 仍是芳纶及其混杂复合材料容器轴向压缩破坏的 薄弱区;而碳纤维复合材料容器从简身处开裂严重, 说明其轴压破坏为脆性破坏。    图1所示为三种复合材料 ̄b150mm容器轴压   Ⅲ  试验过程中的载荷一位移曲线。芳纶复合材料载       荷一位移曲线到达第一个拐点后,裙连接处出现裂 纹,之后仍呈波动上升趋势,达到最高点后波动下 降,直至容器破坏;混杂复合材料载荷一位移曲线到  达第一个拐点后开始上下波动,最大载荷与第一个 Ⅲ 拐点处载荷水平持平,且与芳纶复合材料相比拐 点变得尖锐,主要是由于混杂复合材料中引人了脆   性的碳纤维所致;碳纤维复合材料载荷-位移曲线到 达顶点后,碳纤维容器开裂,压缩载荷迅速下降,表Ⅲ 明芳纶纤维及其混杂复合材料容器轴压破坏时表  现为局部铺层失效破坏引,而碳纤维复合材料容器  轴压破坏时表现为脆性破坏。 o 1 2 3 4 5 6 压缩位移/mmⅢ (a)芳纶纤维复合材料 0 1 2 3 4 5 6 压缩位移/mm (b)纤维混杂复合材料∞    ∞  ∞  ∞  ∞  ∞     加O加  N)I,蟮嫌幽  2016年第l1期       玻璃钢/复合材料 93 蚕 榷 镊 赣 幽 0.0 5 1.0 1.5 2.0 2.5  压缩位移/mm  (c)碳纤维复合材料   图l轴压载荷.位移曲线     Fig.1LoadVSdisplacement 4结 论Ⅲ (1)碳纤维混杂可以有效提高芳纶纤维复合  材料的压缩性能。芳纶nl/T800碳纤维混杂复合材     料的压缩强度和模量随混杂比()的增大而增加,   当为28.5%时,混杂复合材料单向板压缩强度比Ⅲ  芳纶纤维复合材料提高了57%,压缩模量提高  了20.9%;Ⅲ“ (2)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压缩破坏模式为屈” 曲失稳破坏,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破坏模式 Ⅲ 为脆性断裂,芳纶/T800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压 缩破坏模式为混合破坏,纤维屈曲程度和分层开裂Ⅲ 现象较芳纶纤维复合材料显著改善; (3)芳纶llI/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4  ,150mm容     器(=46%)的轴向压缩性能达到138.6kN,比芳Ⅲ   纶纤维复合材料4,15oiTlnl容器的轴压性能提高  了18.5%,但是仍低于混合定律计算得到的理论轴  压破坏强力(157.6kN),表现为混杂负效应。 参考文献Ⅲ [1]刘庆备,梅李超,柴新平.影响芳纶复合性能主要因素的探讨 [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9,4(34):22-31.Ⅲ  [2]朱文苑.国产芳纶纤维表面改性研究[D].北京:航天四院硕  士论文,2008. [3]邓杰,刘建超,成敏苏.复合材料裙用纳米改性高模量环氧树脂  研究[j].粘接,2008(8):1O・l3. [4]郑亚萍.高模量树脂基体及高抗压复合材料的研究[D].西安: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01. [5]曾金芳,乔生儒,丘哲明,等.F一12芳纶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纵向  压缩性能研究[J].航天制造技术,2003(4):9-13.  [6]曾金芳,王庭武,丘哲明.F.12/CF混杂复合材料纵向拉压性能 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2001(1):19・22. [7]王明鉴.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承载能力理论与实验研  究[c]//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24届年会.2007. [8]雷勇军,唐国金,卓曙君,等.复合材料圆柱壳失稳载荷的振动  监测[J].实验力学,2003(3):383-388. [9]徐红玉,王燕霜,陈殿云,等.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破 坏分析及优化[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26):8-11.       Ⅱ  ’     STUDYoNCoM口E.RESSIoNPROPERTYOFARAMIDmFIERANDITSHYBRDCoM口E,oSnS — — —  YANWencong,ZENGJinfang,LIChaoyang,LEITao        (XianAerospaceCompositesResearchInstitute,Xian710025,China)   Ⅲ   Ⅲ     Abstract:Compressionpropertiesofaramidfibercomposite,carbon/aramidfibercompositeandcarbon               fiber(CF)compositewerestudied.Theaxialcompressionof4,150mmshellsintheseconsituationswerealsotested.                 Theresultshowsthatcompressionstrengthandmodulusofhybridc0mpositesareimprovedwiththeincreaseofthe                 CFvolume(F).Thecompressionstrengthandmodulusofhybidcompositeimproveinrespectiveby57%and          20.9%whentherelativevolumeofCFis28.5%.Comparedwitht       heaxialcompressionofaramidIIIf  ibershells.                 theaxialcompressionof150mmshells(F=46%)reachesupto138.6kNandimprovesby18.5%.     Nonetheless,itstillshowsminuseffect.   Keywords:aramid111f    iber;T800carbonfiber;hybridcomposites;compression
周大爷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文档单价:1.00 会员免费
开通会员可免费下载任意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