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纶Ⅲ纤维湿法缠绕工艺研究.pdf

  • 文档大小:949.76 KB
  • 文档格式:pdf
  • 约 6页
  • 2022-04-04 发布
  • 举报
芳纶Ⅲ纤维湿法缠绕工艺研究1 芳纶Ⅲ纤维湿法缠绕工艺研究2 芳纶Ⅲ纤维湿法缠绕工艺研究3 芳纶Ⅲ纤维湿法缠绕工艺研究4 芳纶Ⅲ纤维湿法缠绕工艺研究5 芳纶Ⅲ纤维湿法缠绕工艺研究6
已阅读完毕,您还可以下载文档进行保存
文档单价:1.00 会员免费
开通会员可免费下载任意文档
  1. 1、本文档共6页,内容下载后可编辑。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2014年第8期玻璃钢/复合材料77Ⅲ芳纶纤维湿法缠绕工艺研究贺莉,尹术帮,杨杰,刘新东(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西安710025)Ⅲ摘要:在综合考虑力学性能、耐热性能、浸润性能以及工艺性能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适用于芳纶纤维湿法缠绕的基体℃≥配方。实验结果表明,该配方35下的初始黏度低(430mPa・S),适用期长(8h),完全满足湿法缠绕要求。配方浇铸体拉伸℃℃强度、延伸率和弯曲强度分别为88.8MPa、3.23%和142.8MPa,马丁耐热温度为155.1,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1.5。用其制Ⅲ备的芳纶纤维复合材料NOL环层间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达51.3MPa、2102MPa和96.1GPa,qbl50mm容器的容器Ⅲ特性系数平均值和纤维强度转化率平均值分别为34.8km和68.9%,均可达到干法缠绕成型的芳纶/R04复合材料性能水平。Ⅲ关键词:芳纶纤维;湿法缠绕;基体配方;复合材料中图分类号:TB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999(2014)080077061引言芳纶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有机增强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良好的抗冲击性、耐热性以及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电绝缘性等性能,其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装备、建筑、交通、体育用品等领域¨Ⅲ“。芳纶纤维是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成功研制出的一种新型三元共聚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其拉伸强度达4.3GPa,拉伸模量达139GPa,力学性能优于Kevlar-49纤维J,并接近俄罗斯的F.12纤维,被用于替代F一12纤维,制备高性能芳纶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干法缠绕和湿法缠绕是目前树脂基复合材料缠’绕成型的两种主要方法。相对于干法缠绕工艺,湿法缠绕工艺具有生产成本低、纤维磨损小、孔隙率低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因而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美国三叉戟和俄罗斯SS系列导弹的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壳体均采用了湿法缠绕成型工艺。但长久以来,国内对于芳纶纤维的研究仍以干法缠绕成型工艺为主_8,对于芳纶纤维湿法缠绕用基体配方及其湿法成型技术的研究很少,尤其对Ⅲ芳纶纤维的湿法缠绕用基体配方及其成型研究目Ⅲ前未见报道。因此,本文针对目前芳纶纤维干法缠绕成型工艺中生产效率较低及生产成本过高等不足,从湿法缠绕成型工艺人手,研制出了适用于芳纶Ⅲ——纤维湿法缠绕的基体配方M6配方,并研究了Ⅲ湿法缠绕成型的芳纶/M6NOL环和 ̄150mm压Ⅲ力容器性能,为芳纶纤维的湿法缠绕成型工艺提供一定参考。2实验2.1原材料Ⅲ增强纤维:芳纶纤维,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树脂基体:混合环氧树脂,自制;酸酐固化剂A,国外进口;核壳橡胶粒子CSR改性剂,国外进口;促进剂,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2.2试样制备2.2.1浇铸体的制备将环氧树脂和其他助剂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搅拌均匀,除去气泡后浇入预热好℃的模具中,然后按照90/2h+115/2h+140 ̄C/3h+160 ̄C/5h的固化制度进行固化,升温速率为1 ̄C/min,固化完成自然冷却后脱模。2.2.2芳纶111/M6NOL环的制备将配好的M6配方胶液倒入浸胶槽中,调节胶槽温度和缠绕张力,在K一2型强力环缠绕机上进行NOL环缠绕成型,然后采用相应固化工艺进行固化成型,升温速率为1 ̄C/min,固化完成自然冷却后脱模。2.2.3芳纶lll/M6压力容器的制备将配好的M6胶液倒入浸胶槽中,调节胶槽温收稿日期:2013-11_o5作者简介:贺莉(1973一),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F/C2014Q.878Ⅲ芳纶纤维湿法缠绕工艺研究2014年8月度和缠绕张力,采用微机控制的SKCLII-2-500型四维缠绕机,按照相应的压力容器缠绕成型实验工艺,制作成型qbl50mm压力容器。然后采用相应固化工艺进行固化成型,升温速率为1oC/min,固化完成自然冷却后脱模。2.3仪器设备及性能测试黏度测试:采用上海吉昌地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NDJ-7型旋转黏度计,分别测试树脂胶液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时的黏度值。凝胶时间测试:利用平板小刀法分别测试树脂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凝胶时间。DSC测试:采用德国NETZSCH公司生产的DSC240F1型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以5 ̄C/min、10 ̄C/min、15 ̄C/min及20 ̄C/rain的升温速率对树脂体系的固化过程进行扫描测试。DMA测试:利用德国NETZSCH公司的242C型动态力学热分析仪,采用三点弯曲加载模式对树脂固化物试样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测试。马丁耐热温度测试:采用上海试验设备厂—DL1IOA型马丁耐热试验箱,按照GB10351970(塑料耐热性(马丁)试验方法》测试树脂体系的马丁耐热温度。浇铸体的力学性能测试:采用美国INSTRON公司生产的INSTRON5500RR型电子万能试验机,按照GB/T2567-2008(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测试浇铸体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固化度测试:采用丙酮萃取法进行测试。NOL环力学性能测试:NOL环的拉伸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采用美国INSTRON公司生产的INSTRON5500RR型电子万能试验机,按照GB/T1458-2008(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压力容器水压爆破性能测试: ̄150mm压力容器的水压爆破性能采用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制—造的水压试验设备,参考GB/T60582005《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制备和内压试验方法》进行测试。3结果与讨论3.1树脂基体配方设计作为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不仅要求树脂基体具有高强度/刚度,还必须具有优良的耐温性能。FRP/CM20t4No8其次,对于复合材料壳体,为充分发挥增强纤维的性能,提高壳体的容器特性系数值,还要求树脂基体具有一定的延伸率与纤维相匹配。对于湿法缠绕成型工艺而言,为保证纤维的充分浸渍和缠绕工艺的顺利实施,还要求树脂基体具有适宜的初始黏度、良好的浸润性能以及较长的适用期。因此,本文在综合考虑力学性能、耐热性能、浸润性能以及工艺性能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及筛选研究,确定了以混合环氧树脂为主体树脂,低黏度液态酸酐A为固化Ⅲ剂,核壳橡胶粒子CSR为增韧剂的芳纶纤维湿法缠绕用M6基体配方。3.2树脂胶液的黏度和适用期在湿法缠绕工艺中,树脂胶液的黏度和适用期是两个重要的工艺评价指标。为更好地浸润纤维,一般要求树脂胶液黏度在200~800mPa・S范围内,同时为保证缠绕成型中纤维浸润质量的稳定性以及缠绕工艺的顺利实施,还要求树脂胶液黏度具有足够长的适用期¨。图1为M6配方的黏度-温度曲℃线。图2为M6配方在35下的黏度一时间曲线。图1M6配方的黏度一温度曲线Fig.1TherelationshipofM6viscositytotemperature℃图2M6配方在35下的黏度一时间曲线Fig.2TherelationshipofM6viscositytotimeat35 ̄C2014年第8期玻璃钢/复合材料79℃由图1可以看出,在30~40的温度区间内,M6配方胶液黏度保持在288~710mPa・S之间,在此范围内胶液黏度均可满足湿法缠绕要求,是缠绕成℃型较好的工艺窗口。由图2可以看出,在35条件下,随时间延长,M6配方的胶液黏度增加较为缓慢。℃其在35下的初始黏度为430mPa・S,经过8h后,胶液黏度变为628mPa・s,仅增加了198mPa・S,而且整个过程中其胶液黏度均能满足湿法缠绕要求。说明在该温度条件下,M6配方中固化剂和环氧树脂反应活性较低,其适用期可达8h以上。由此可见,M6配方的黏度、适用期均能满足湿法缠绕工艺的要求,具有优良的工艺性能。3.3树脂胶液的凝胶特性凝胶时间是指树脂体系在某一温度下达到凝胶时所需要的时间¨。它是树脂由线性和支链结构转变为体型结构的开始,是树脂体系活性的宏观反映,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利用热板拉丝法,分别测试不同的温度下,M6配方的凝胶时间温度曲线,如图3所示。图3M6配方的凝胶时l司一温度曲线Fig.3Thegeltime-temperatureCtlrveofM6由图3可以看出,M6配方体系在80 ̄C以下,凝胶时间大于2h,体系反应活性较低,反应速度缓慢。随着温度升高,凝胶速度加快,凝胶时间缩短,体系℃的反应活性逐渐提高。升至90时,凝胶时间为℃80.93rain,体系的反应速度明显增加,到150时凝胶时问降为3.35min,此时体系反应活性很高,反应非常迅速,之后继续升高温度曲线趋于平缓。从图—中还可看出,在100120 ̄C之间,曲线斜率变化最大,说明此时反应对温度最敏感。3.4树脂基体的固化制度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性能不仅与树脂体系的组成及配比有关,而且还与固化物成型过程中的固化制度有很大关系。环氧树脂配方固化制度的确定,一般可通过测试树脂配方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并对不同升温速率下树脂配方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峰终温度与升温速率卢作图,再利用外推法求取升温速率为零时的各个温度,由此确定树脂配方的固化制度¨。M6配方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M6配方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测试结果TablelTheDSCresultofM6atdifferentheatingrates利用表1中的各个特征温度,作关系图,结果见图4。并利用外推法求得升温速率=0时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峰终温度分别为℃℃℃115.4、139.4和156.05。据此初步确定M6℃配方的固化制度为115cC/2h+140/3h+160c(=/5h。若树脂配方的初始固化温度选择过高,易造成树脂交联反应时分子运动过于剧烈,振动幅度较大,交联过程中部分环氧基团被包裹其中,不能参与反应,致使固化后制品力学性能欠佳。因此,增加℃了90的低温点作为M6配方的初始固化温度点,℃通过实验发现,增加90的低温固化点后固化物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均略有提升,且利用丙酮萃取法测定其固化度为98.14%,说明该固化制度制定合理。因此,最终确定M6配方的固化制度为90cI=/2h℃+115c【二/2h+140/3h+160oC/5h图4M6配方的关系图Fig.4TheZdiagramofM6F戤/cj21月,82Ⅲ芳纶纤维湿法缠绕工艺研究2014年8月Ⅲ[5]周玉玺,曾金芳,王斌,等.芳纶纤维拉伸性能的实验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6,34(11):48_49.[6]陈建中.复合材料缠绕制品发展情况报告[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2,(3):94-96.[7]张玉龙,李长德,王喜梅,等.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18-219.[8]王百亚,张康助,雷海峰,等.F-12纤维/RE14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成型工艺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2003,33(4):39-43.[9]杨建奎.F一12纤维预浸渍成型工艺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2000,30(6):14-22.[1O]邓杰.芳纶/环氧复合材料性能研究[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8,33(2):6-11.[11]王斌,金志浩,邱哲明,等.高性能有机纤维复合材料及其界面性能[J].宇航材料工艺,2001,31(4):15-20.[12]李默宇,梁胜彪,孟庆云,等.碳纤维湿法缠绕用高模量高韧性环氧树脂基体[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2):72-77.[13]李明琦,李鹏,杨小平.热熔预浸料用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制备[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1):34-37.[14]郑亚萍,宁荣昌,杨柱,等.高模量树脂基体的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2000,30(6):23-27.[15]冯新贤,王耀先,程树军.一种新型芳香胺固化剂的性能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1):54_61.[16]王斌,杨健奎,邱哲明.湿法缠绕用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1998,21(3):64-67.[17]李玮,段成红,吴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有限元模拟[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1,(1):20-23.[18]贾晓龙,李刚,薛忠民,等.碳纤维/环氧树脂在橡胶内衬表面的全缠绕工艺设计[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2):61-64.ⅡSTUDYoNWETPRoCESSFoRMULAFoRARAMIDmF;ERS—HELi,YINShu-bang,rANGJie,LIUXindong’’(XianAerospaceCompositeMaterialsInstitute,Xian710025,China)—Abstract:Amatrixformulasuitableforthewetwindingtechnologyofaramid111fiberwasstudiedanddevelopedbasedonthemechanicalproperty,thermalperformance,wettabilityandprocessingproperty.The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theformulahadalowinitialviscosity(430mPa・S)at35andlongpotlife(8h),whichmettherequirementsofwetwinding.Thetensilestrength,specificelongationandbendingstrengthoftheformulawere—88.8MPa,3.23%and142.8MPa.TheMartinheatresistanttemperaturewas155.1oC,andtheglasstransition℃—temperaturewas171.5.Theinterlaminarshearstrength.tensilestrengthandmodulusofthematrixformula/aramidIIIfiberNOLringwere51.3MPa,2102MPaand96.1GPa.Theperformancefactorandthef—iberstrengthconversionratioofthe ̄150mmvesselwere34.8kinand68.9%,respectively,whichcouldreachthelevelofaramidm/R04compositesbydrywinding.Keywords:Aramidmfiber;eetwinding;matrixformula;composite,C・Q
清华君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文档单价:1.00 会员免费
开通会员可免费下载任意文档